好消息!安和路花市即將復業

安坑安和路花市即將重新開張!由部分原攤商組成的經營團隊已向高速公路局租得原址土地,經重新規畫施工,將以全新名稱「新店花市」和更完備的軟硬體設施,回復當年花團錦簇的熱鬧景象。目前場內工程正加緊趕工,預計月內完成行政程序,即可正式營業。

在安坑地區曾相當受歡迎的安和路花市,二年多前因高公局收回土地進行橋墩施工而停業。現工程完工土地順利招標,由部分原攤商組成的經營團隊將返回原址復業。除原有園藝及器材外,也將規畫農特產專區、咖啡座、活動廣場及流浪動物認養等公益區。

新店花市佔地約1200坪,規畫有125個攤位,原在此營業的園藝攤商已預定超過半數攤位,其餘開放承租,有意經營園藝、資材、木雕奇石、古董藝品、水族水草、農特產品等業者,都可洽租。一個標準4.5 x 4.5公尺的攤位,月租金為7000元。新店花市每日營業,夜間設有保全門禁,因此不須像一般假日花市,得在假日營業結束後撤場,對攤商而言,方便不少。

安和花市位於安和路高速公路橋下,原是由新店市公所向高速公路局承租土地後委外經營,市公所改制為區公所後,改由業者自營。由於承租業者與高公局的租金糾紛,以及高公局收為用地進行橋樑耐震工程,而使花市在2014年農曆年後停業。

耐震工程完工後,高公局先後就南北向橋下空地進行招標,其中北上橋下規畫為停車場,南下則依舊作花市使用,並在今年四月初順利標出。得標的清隆園藝負責人邱瑞清世代居住安坑,之前也在安和花市營業,這次是在數十家原攤商的支持下,出面承租。這些攤商對於花市重新營運,有很強烈的期盼。

DSCF7267

花市以固定鋼骨結構取代早期的臨時棚架,可提供消費者較為安全的購物環境。除石的攤位配置外,新的花市也增闢了活動廣場、服務台、保全崗哨、消潔維護人員及無障礙廁所等,以符合現代市集的標準。

DSCF7282

目前場內設施仍在施作中,另外高工局的建物執照、城鄉局的營運許可等也已送案申請。新店花市雖是由一家公司出面向高工局承租土地,未來在管理方面,則將成立自治委員會,集眾人的心力和智慧,為地方多創造一些創業和就業機會,也將安坑的休閒活動提高到新的層次。

DSCF7284

有意來此集市做生意的鄉親,歡迎直接電話洽詢0918075859盧小姐。

 

安坑發展史-從內挖子、永豐圳到安坑山城

圖:安坑溪(五重溪)在陽光運動公園附近匯入新店溪。這一帶稱為內挖子,是安坑最早發展的區域之一,遠處安和路上的水泥橋,還保留早期的地名,稱為「挖子橋」。
安坑地區近年的變化很大,除了交通建設,新的大樓也陸續興建,老祖宗的足跡愈來愈模糊了。以下的這篇報導,算是與時間拔河,看看能不能在新的城市風貌形成之前,還能留下點紀錄。

 

安坑發展的起點 內外挖子

 

近代安坑地區的開發,一般認為始於清朝初期,大量的漢人在乾隆中葉進到這個區域。不過在此之前,安坑的內、外挖子一帶,原就是凱達格蘭族人的生活範圍」。早在明鄭時期的行政區域劃分,新店、中和以及木柵等區,都是凱達格蘭族「挖子社」的領域。位於現在中安大橋附近的新店溪內、外挖子,亦是其中之一,秀朗社也因此被稱為「挖子社」。

 

五重溪在這裡和新店溪匯流,形成一個河灣。挖子就是河流的彎道之意。清朝康熙末年,漢人從這裡開始進入安坑,安坑的發展可以說是從這個時間和地點開始的。

 

內外挖子位於新店和中和的交界地帶,車流繁忙的安和路是連接二地的交通要道,位於安和路安和花市旁的TOYOTA汽車是此地最明顯的地標,闢建在新店溪高灘地上的陽光運動公園是熱門的市民休閒去處。但是在現代化的都市景觀之外,內外挖子有幸還保留了部分歷史的遺跡,足供後人飲水思源。

 

位於安和路、安興路口的潘家古厝是凱達格蘭族曾為此地主人的見證。潘家在日治時期已是本地的士紳家族,潘家的潘坡圳在日治末年,曾擔任柴埕保正及安坑公學校家長會長,光復後擔任安坑國小第一任校長,他的弟弟潘廷芳則接任第二任校長,在校長退休之後,仍繼續關心地方事務,協助老校友周廷乾先生,創設獎學基金會,及兒童圖書大樓。

 

潘氏兄弟對於地方教育有很大的貢獻,他們所受的教育以及語言和一般漢人無異,但根據歷史考證,潘家卻是平埔族的後裔,兩兄弟的父親是挖子社的末代頭目,而追根究源,更是安坑發展初期墾戶潘朝鳳的後代。遲至光復初期,住在這一帶的先民,仍保有部分祖先留下來的平埔族祭典習俗。

 

凱達格蘭族雖是新店、中永和一帶大片土地最早的主人,但畢竟人口有限且居住分散,在漢人陸續進入墾植後,或因土地買賣,或因受到排擠等,也漸漸失去了土地所有權。少數留住在此地的,則融入漢人社會,不再容易分辨。

 

古厝 106
古厝 110
圖:內、外挖子發展歷史久遠,區域內仍有部分老厝被保留下來,成為先民墾植的見證。圖為安興路上的潘氏古宅。

 

農業發展的命脈 永豐圳與安坑圳

 

發展農業,除了土地外,最重要的就是水源,特別是水稻種植成為趨勢時,灌溉系統更扮演關鍵角色。安坑的稻作發展,最早期的開創者就是「林成祖」。

 

早期台灣的土地開墾,是以所謂的「墾首」帶頭的。墾首取得朝廷的批准,或是取得原住民的租約,即可召集佃戶,針對特定的無主地或原住民(一般為平埔族)土地進行開墾。林成祖就是清朝乾隆年間知名的墾首林秀俊所成立的墾號。

 

林秀俊在乾隆初年來到台灣,最初在台中大甲承租「番田」耕種,除了自耕,也招佃幫耕,因為土地肥沃,收穫豐富,財力愈益雄厚,在大甲開鑿大甲圳,引水灌田,每年收成稻穀上萬石。

 

乾隆中葉,林成祖的開墾事業擴展到擺接堡和興直堡(包括今板橋、中和、永和全部及土城、新莊、二重、三重和五股的部分地區)。當時板橋大部分屬平埔族擺接杜所有。林成祖對這塊肥沃平原的開發,首先遭到平埔族人的反抗和阻撓。開墾不得已中斷。這時,正逢擺接社發生流行性傳染病,"許多人不治身亡。林成祖會看病,救了很多人。番社頭目非常感激:就把女兒許配給他。於是,林成祖取得了土地開墾權。

 

為了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林成祖也此時籌畫開鑿區域內的二大水利系統,一是引大漢溪水,灌溉板橋、新莊一帶的「大安圳」,以及引新店溪水,灌溉安坑、中、永和的「永豐圳」。

 

永豐圳的取水口在現在的碧潭橋下方,與灌溉新店與台北市的瑠公圳隔河相望,是台灣北部最重要的四條水圳之一,全長約五里多,從新店溪取水後,水道沿著河岸發展,經過台大安坑農場,穿過安康路一段,在安康路一段76巷進入十四份的農業地帶,一路向北延伸,在新和國小附近進入中永和範圍,灌溉範圍包括安坑、秀朗和雙和一帶。

 

後來開鑿的「安坑圳」係和永豐圳共用水源,並在舊圳道上發展,用於灌溉安坑外五庄一帶。
林成祖在最輝煌的時代,開發的土地面積達數千甲,年收榖可達十多萬石。因此,林成祖蓋了很多公館、倉庫,收租堆放稻穀。安坑的公館崙,即是早年此地設有收租之公館而得名。

 

林成祖興修水圳,開闢廣大田園,也給林家帶來鉅大財富。但是水圳的維修花費也相當浩大,成了林家一一項沉重的負擔。林秀俊的長子林海籌為維修大安圳,不惜傾鉅資,有時甚至典賣土地籌資修圳,到了林家第四代孫林步蟾,維修工作終於無力繼續,只好將水圳的所有權轉讓給林本源家族。

 

隨著產業結構改變,農田多變為建地,早年的水圳亦不復當年功能,部分遭到掩埋,部分則成為都市排水系統的一部分。安坑地區在頂城、十四份和溪洲一帶,因為土地限建,反而保留了部分露天水圳,雖然為了防洪目的,多已經過整修,不再是早年樣貌,但多少還能一窺早年農業發展的軌跡。

 

永豐圳 002
圖:位於安康路一段76巷的永豐圳

 

永豐圳 006
圖:永豐圳和國道三號平行,闢有支線灌溉十四份和溪洲的農田。

 

永豐圳 015
圖:到了新和國小附近,由於建築密集,永豐圳已地下化,成為都市下水道系統的一部分。

 

士紳階級掘起 林本源時代

 

提到林本源,大家第一印象一定是板橋林家,但是在安坑的發展上,林本源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早期的農田開墾,是以墾首和佃戶結合的勞力密集型態為主,但隨著田地規模愈來愈大,水圳系統愈長愈密集,水利設施的維護,就須要愈多的資金投入。以早年的標準來說,農業也從勞力密集進入資本密集時代。

 

林本源之遷台祖林應寅,於一七八一年(乾隆四十六年)東渡來台,初居淡水聽新莊街,開設私塾授徒。林應寅次子林平侯隨父來台,幼時受雇於鄭姓米商,勤奮幹練,後來在東家的資助下,自力門戶,經營米糧貨運,略有積蓄後,跨足鹽業、海運業,經營兩岸貿易,財富迅速累積,成為地方大戶。

 

林平侯經商致富後,捐官任公職,歷任縣丞、通判、同知、柳州知府等。一八一六年(嘉慶二十一年),林平侯辭官返台,事業重心轉至從事北台灣的拓墾,大舉收購田園、埤圳圳戶權,投資興築水圳。

 

林平侯身後,將家產分為將家產分為「飲記」、「水記」、「本記」、「思記」、「源記」五記,由五個兒子繼承。因本記及源記表現突出,所以取用林姓及二記的本字和源字,作為林家的共同戶號。這也是「林本源」名號的由來。林平侯之子林國華、林國芳,孫林維讓、林維源等繼承家,廣充規模,收買田園埤圳,從事撫墾,經營樟腦業、茶館、建築業等,而成為從清代到日治初期的台灣首富。

 

原由林成祖始創的大安圳、永豐圳,以及新店溪右岸,由郭錫瑠闢建的瑠公圳等也都在後代無力經營的情況下,在嘉慶及道光年間,陸續轉讓給林本源家族。

 

林本源家族的田產主要位於大溪、板橋一帶,但配合樟腦、木炭、茶業的事業發展,林家在安坑也購買了大批土地,柴埕路早期稱作柴埕街,即是因為林家在山上經營林業,採收之木柴集中在此交付船運而得名。此外,五重溪以南的大批山坡地,以前多為茶園,很多都是佃農向林本源租佃種植。

 

關於林本源如何累積龐大的土地資產,民間流傳一種說法,但是無法獲得證實。據說早期政府登錄地籍,據以課徵田賦地稅,有些地主為逃避稅賦,就謊稱土地是林本源的,「報林本源的名字免課稅」。林本源因土地太多,也無法一一細查,對於徵稅照單全收。時日一久,加上改朝換代,這些土地依據登錄資料,就成了林本源的家產了。

 

為了管理眾多家產,林本源成立了大永和大友二家公司,負責管理家族的土地,目前在安坑三城至五城一帶,仍有不少土地係由這二家公司持有。

 

城鎮發展階段 安坑造鎮時代

 

隨著人口的增長,安坑的農業漸漸式微,安坑外五庄的平原地帶開始成密集的住宅區,早年的水圳慢慢失去灌溉的功能。但是造成安坑發展最大變動的,則非屬民國60至70年代安坑出區大規模的社區開發案莫屬。

 

民國60年代,以來自中、永和地區為主的投資者開始在安坑地區收購土地,其中部分來自林本源家族,部分則購自當地傳統地主,範圍涵蓋安康路二側的廣大山坡地。民國60年,尚業營造及地方聞人林耀德等著手進行大面積的土地開發,闢建喜洋洋/甜蜜蜜等社區,揭開安坑大規模造鎮時代的序幕。

 

隨後開發的,包括民國65年僑福建設推出台北小城、皇霖建設的錦繡山莊、北城營造的大社區玫瑰中國城、漢陽建設的黎明清境、東雲建設的達觀鎮,以及陳明雄家族的綠野香坡、新店造鎮等。

 

民國86年汐止林肯大郡因溫妮颱風造成擋土牆崩落,屋毀人亡,山坡住宅熱潮迅速降溫,政府也在此時擬定安坑都市計畫,大部分尚未開發的山坡住宅用地列入區段徵收範圍,限制開發,安坑的大型社區發展,也在此時趨於緩和。

 

這段時間的人口移入,也使政府必須面對公共建設相對不足的問題。早期的安康路彎曲狹窄,交通不便,每逢暴雨,五重溪溢流,安康路三段台北菸廠倉庫附近以及柴埕路等低漥地帶,常受淹水之苦。另外在治安、消防、教育等方面,資源亦極端不足。

 

後來在歷任新店市長及縣議員的持續爭取下,各項公共建設才稍見雛型,新店分局安和派出所、雙城派出所、消防局新店分局安康分隊、達觀中小學等次第完成,安坑生活圈的機能才算有所增進。

 

人口增加所帶來的交通問題,由於建設經費龐大,最晚才獲得解決。連結中安大橋至安祥路的中安快速道路,以及連結安坑交流道至五城的四十米安坑快速道路(現命名為安一路)陸續通車,早年飽受塞車之苦的安坑居民,終於也能鬆一口氣了。

 

目前新店區的設籍人口接近30萬人,其中住在安坑的就接近半數。根據安坑老一輩居民回憶,早期安坑,尤其是過了車子路的內五庄一帶,人口十分稀落,最大的聚落在三城,也不過四、五十戶人家,其他頭城、二城一帶,多是數戶或十數戶的小村落,沿著安康路,隔著遠遠才有一、二戶農家或商店。說是很久以前,其實也不過幾十年前的事。

 

近幾年因市區房價大漲,加上安坑交通問題次第改善,捷運安坑線亦已進入中央核定的最後階段,安坑地區的房地產也出現加溫的現象,四處都有新的建案推出。歷經四十年發展,已略顯老舊的社區,也許又會呈現新的風貌吧。

錦秀路將推出新建案 開價3字頭

位於新店安坑的錦秀路即將推出新的頇售案,距離該社區上次出現新建案,己有二十年之久。

由圓石建設投賞興建的「雲山滙」規劃為三棟七層建築,主要坪數為30至40坪,總户數108户,是繼一年多前安泰路「璦丁堡」之後,安康路三段再次出現的中型建案。

雲山滙預定6月18日正式推出,接待中心設在薏仁坑路與安康路口。據打聽,推案單價大約是32萬元。

雲山滙位於錦繡社區內。錦繡是安坑較早期開發的社區,主要建物以五層公寓為主,由於屋齡較久,加上位處安康路底部,長期以來是安坑的低房價區。

不過近年因安坑交通條件改善,加上有四十米安一路將通過社區附近等利多,30年公寓單價已從早年的10萬上下漲至20萬元以上。

雲山滙除了可能吸引外地人購買外,對附近居民也可能產生誘因。錦秀路住宅大部分為公寓或适天別墅,對於部分習慣任在這裏的居民來說,隨著年齡漸長,也有換購電梯大樓的需求。

至於價格能不能被接受則要看後續發展。一年多前璦丁堡以2字頭為主訴求,不到三個月即完售,成交價落在28至32萬元間。

安一路及安坑捷運最新動態

 

在地人關心的捷運安坑線將有新的進度。連接安一路與安和路的「安和支線」土木工程已順利發包,將進入實質工程階段。安一路玫瑰路至安泰路段都市計畫已獲核定,新北市政府將於一月底舉辦土地徵收公聽會,進入土地取得階段。

最近安坑一號道路(安一路)上多了幾面巨型的看板,以電腦繪圖呈現出未來捷運安坑線不同站體的風貌。這幾面看板引來好奇的討論,是不是捷運有了什麼新進度,或這和動工典禮一樣,都只是形象工程?經實地了解,實體的工程尚未展開,但也真的有些新的進度。

安和支線是安一路第二期工程的一部分,北起安康路及安和路口、南接安一路,全長約720公尺,寬度約13公尺,除了供汽車通行外,也供作捷運安坑線路軌。

這段道路去年以5.6億元發包,並由新高建設得標,目前已開始施工前置作業,預計年後即可實質動工。

捷運安坑線從新店十四張跨新店溪,沿安和路接安一路,終點在安一路/安泰路口。安一路的玫瑰路至安泰路段涉及的都市計畫變更,不久前已獲內政部都委會審議通過,將開始進行土地徵收作業。

新北市政府預定將以15多億元經費徵收路段所需約16000坪私人土地,並編列16多億元工程預算,總經費為31億多元。

市政府新建工程處將於1月29日下午2:30在新店文化劇場3樓演藝廳(新店區北新路1段92號)舉辦第一場公聽會,說明規畫內容及土地徵收等細節。

 

 

image005

安一路 玫瑰路至安泰路段完成都計變更

新北市城鄉局今天表示,安坑一號道路(安一路)玫瑰路至安泰路段,為取得用地提出的都市計畫變更案,已於12月23日獲得內政府都計審議委會員審議通過,新北市政府著手進行土地徵收作業,預定105年完成,即可進行實質動工。

安一路第二期工程係從安祥路至安泰路段,其中安祥路至玫瑰路段為2-1期工程,已於今年三月完工通車,玫瑰路至安泰路為2-2標,新北市政府今年完成細部規畫,並就用地取得進行過多場說明會。相關的都市計畫變更案已獲內政部核定,表示這項工程離實質動工又近了一步。

新北市政府指出,規畫中的2-2期工程,就原先計劃的40米路幅有部分調整,並增加了連接裕合街喜洋洋社區的聯絡閘道。完工後雙城路的住戶將不須繞路,直接可從安一路進出。

土地徵收作業預定105年完成,新北市新建工程處將接手後續工作,於土地取得後發包工程,預定完工的日期為民國107年。

圖片來源:新北市城鄉局

房市掃描-大台北華城

「大台北華城」是北台灣最知名的高級別墅社區,民國70年代由張秀政、張朝翔、蔡辰男等企業界名人合力開發,在大約200公頃的山坡地上,陸續推出多個風格各異的別墅區。強調美式住宅特色以及山上遼闊的景觀,大台北華城成了北部都會區除了陽明山以外,別墅型住宅區的另一個選擇。

大台北華城其實並非單一社區,從華城路一路往山上前進,早期開發的區塊包括禾豐特區、華城特區以及秀岡山莊等。每一區塊又依開發時程不同,完成一個個自主管理的社區,包括最早期的華城特區、禾豐特區,非屬開發範圍的青山鎮,以至於最近才推案的七天四季、新普國玉等, 廣義的大台北華城現在已包含十多個社區。

大台北華城基地位於大台北水源保護區內,區內施行專屬的建築法規,不論在容積率、建蔽率、建物高度、污水處理及環境影響評估等方面,都較一般住宅區嚴格。這些限制也使區內的建築密度大為降低,二樓至二樓半建築,搭配每戶都有的大片庭院或草皮,建築物順應自然地形興建,保有各戶的隱密性與景觀等,都是早期此區物件受歡迎的主要原因。

雖然被定義為高級住宅區,但大台北華城也曾經歷沒落的時期。民國87年,參與開發這片土地的建商集團陸續發生財務危機,已規劃的區塊無力繼續開發,已開發的區塊無力完成,但對住戶影響最大的是,大部分的公共建設和社區設施無法繼續維護,部分設施和土地,例如社區共用的污水處理廠等,甚至遭到法院查封。建商倒閉或退場,使得負責社區經營管理的公司亦受牽連而倒閉,華城路崗哨保全、景觀及路面維護、路燈、水、公車等事務亦無人處理。

民國90年,住戶們承接原管理公司成立聯合管理委員會,並申請自塗潭里劃出,獨立成為華城里。目前大台北華城社區連同屬於下城里範圍內的青山鎮,總共的戶數大約1500戶。除了各社區成立管理委員會,負責各自的保全、清潔及設施維護外,各社區共同組成的大公委員會,則負責管理大範圍的崗哨、景觀和社區公車等事宜。大台北華城的社區管理才得恢復正軌。

 

以下是大台北華城部分知名設區的進一步介紹。

華城特區

一律以地中海式紅瓦白牆為建築風格的華城特區,是大台北華城最早開發完成的社區,總戶數687戶,也是規模最大的社區。社區內設有俱樂部,並有便利商店、餐廳、游泳池、美容院、網球場、籃球場等設備,生活機能相對較佳。

社區建築申請建照時,依規定採一戶一建照,雖然是集合式社區,但每戶均依自然地形設計施工,並保留70%的空地比,因此各戶的採光、視野均一可不受鄰房干擾。因地形差異,每戶的坪數也各有不同,從最小面積的每戶約30坪,到山頂大戶每戶250坪都有。

大台北華城及明修宮 016紅瓦白牆的華城特區

 

禾豐特區

禾豐特區特區與華城特區相鄰,早年由禾豐集團規劃興建,以灰瓦白牆的喬治亞式建築為設計風格,總戶數僅100多戶,走的是大坪數規劃,曾吸引不少政商名流入住。禾豐特區後期由其他建商進場推案,例如「禾豐Villa」、「掬月」、「樂揚禾豐」及「黃金琉玉」等,也是強調大坪數與頂級建材。據稱,禾豐特區是買家指名度最高的社區之一。

大台北華城及明修宮 006
喬治亞式建築的禾豐特區

 

秀岡山莊

秀岡位於華城路的最底處,距離安康路口足足有7公里之遠,從華城路進入秀岡山莊尚須通過一道鐵橋,給人與世隔絕之感,秀岡也因此是大台北華城較早開發的區塊,區內仍保留數萬坪的空地。雖然發展較晚,但因著名的康橋雙語學校就設在秀岡,吸引不少人來此置產,方便子女就讀。

大台北華城及明修宮 011
通往秀岡的鐵橋依山勢搭建,減少對環境的衝擊

 

青山鎮

青山鎮原不屬於大台北華城開發單元範圍內,在土地使用分區上,屬於都市計畫區外之丙種建地,在建築容量上,較屬於水源管制區的大台北華城較為寬鬆。

青山鎮由大陸工程投資興建,因建商之施工品質頗受肯定,社區規畫完善,加上位置較近市區,生活機能較佳,易受買家青睞。目前以華城路的中古屋來說,約略屋況之下,青山鎮的房價最高。

另外,康橋雙語學校的小學部就設在此,也給青山鎮帶來了加分的效果。

大台北華城雖於位安坑地區,但因一開始就走高價定位,房價一向高於安坑其他別墅型社區,當安坑房價還普遍落在十多萬一坪的時期,此區的單價仍普遍喊價在每坪30萬元上下。不過因為地形、位置及坪數規劃等特色,此區的物件有相當特定的客群,長期以來,大台北華城的房屋交易並不熱絡。

大台北華城在早期開發商倒閉或退場後,留下大批未開發建地,但因攸關建築許可的污水處理廠遭法院查封,而使這些土地無法進行後續處理。近幾年,由於新北市政府和水源保護區管理局對於污水處理問題協議出解決之道,加上大批建地陸續拍定或轉手,大台北華城又開始出現新的建案。

近年區內最著名的土地交易案件包括英業達集團會長葉國一取得新店大台北華城4萬餘坪土地,打算開發豪宅別墅銷售,中華開發工銀旗下的「中華成長三資產管理」以債權承受方式,取得2萬餘坪土地,華固建設以1億5800萬元拍得禾豐特區2500多坪土地等。

近年推出的個案多以頂級之姿問市,例如葉國一推出的「新普國玉」號稱每戶的總價達5億元,華固建設推出的「七天四季」開價每坪80萬元。大陸工程在青山鎮最後一塊空地推出的「青擘特區」,也是以每戶300坪的超級別墅為訴求,總價近2億元。

除了上述訴求高價稀有的個案外,大台北華城一些成熟社區的房價近年來已多有上漲,不過相對於安坑市區的漲幅,大台北華城別墅的價格不再高出一大截。以內政部公布的實價錄資料,目前單價最高的社區為青山鎮,並遍的成交單價在50萬元左右,華城特區和禾豐特區則視屋況及個案條件,成交單價在30-50萬元之間。

大台北華城以其景觀和低密度別墅社區為特色,住在這裡,可以享受和大自然合而為一的生活品質,暢遊山林或社區步道,欣賞天然美景,或有野生動物出沒,還可帶來意外驚喜。另外,每家每戶都有的大庭院,可讓主人盡情揮灑,在距離新店市區僅數公里的距離內,能有這樣的生活環境,殊屬難得。

當然,對喜歡樂鬧的人來說,這種山林生活合不合適,就得另做考量。山上居住環境單純,除華城特區外,並無店家或餐廳,平常日用品採購可依賴大潤發或家樂福等量販店,但臨時購物,就比較不方便了。另外,山區海拔較高,平日濕氣重,冬季尤其寒冷,須多除濕及暖氣等設備。

大台北華城進出僅依賴華城路,雖有社區巴士,但一般進出仍以自家車為主,不會開車的人,住在這裡也不方便。另外,每天上班時間,華城路常有塞車情形,雖經部分路段拓寬,但問是仍待安坑四十米路第三期施工至華城路段才能徹底解決。

 大台北華城及明修宮 022
歐式建築的國礎富裔山是較晚期的個案

 

最近實價登錄表
位 置 社區名稱 坪數 總價 (萬元)
華城二路1~50號 華城特區 83.6 2500
華城一路51~100號 華城特區 43.37 1620
華城一路1巷1~50號 華城特區 80.33 4198
華城三路1~50號 華城特區 41.94 1320
華城三路51~100號 華城特區 29.99 1420
禾豐二路51~100號 歐洲印象 29.42 1150
禾豐十一路1~50號 禾豐特區 74.56 2145
禾豐七路8巷1~50號 禾豐特區 131.11 5000
華城六街122巷1~50號 美麗華城 65.67 2250
華城六街101~150號 美麗華城 65.27 2700
秀岡三街12巷1~50號 秀岡B區 84.45 5030
秀岡五街2巷1~50號 秀岡A區 58.40 3250
頂城三街121巷2弄1~50號 青山鎮 91.71 6280
頂城三街101~150號 青山鎮 70.36 3500
頂城三街77巷1~50號 青山鎮 66.86 4350
註:山區別墅型房屋因地勢、視野、屋況及內裝等差異頗大,影響房價甚鉅,成交紀錄僅能部分參考。

 

021
大台北華城社區內道路

 

華城路.JPG
大台北華城各社區相對位置圖

 

原刊於安坑有好報第四期2014年1月

 

 

安坑內五庄探秘

建業路 029

早年到台灣開墾的福建移民,我們熟知的,有漳州人和泉州人。清乾隆年間陸續來到新店的先民,大致也來自這二個地方。泉州人的發展以新店溪右岸的大坪林為中心,建立了所謂的「大坪林五庄」,來自漳州的移民,很多是客家人的後裔,則在新店溪左岸以及沿著安坑溪(即五重溪)建立了「暗坑內、外五庄」。

大坪林五庄指的是七張、十二張、十四張、二十張、寶斗厝。「張」和「犁」都是泉州人慣用計算土地的單位,一張代表一條溝渠流過,面積大約五甲。這些舊地名大多保留至今,是泉州人在此開墾留下的痕跡。 繼續閱讀 “安坑內五庄探秘"

車子路庄八卦陣

車子路庄及警友會 003

車子路在耕莘醫院附近分成二條叉路,向右往黎明清境,向左往達觀鎮,車子路庄就位在這二條叉路之間,是「暗坑內五庄」的第一個庄頭。

車子路庄至今仍維持早期的聚落規模,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村內的道路發展,錯綜複雜,外地人初次來此,很容易迷路。車子路庄的巷道也因此被稱為「八卦陣」。

繼續閱讀 “車子路庄八卦陣"

安坑運動場所推薦

陽光運動園區-09

安坑地形狹長,車子路以後不少建社區依山設立,社區內保留較多綠地和運動休閒設施,居民常在社區或鄰近山區步道散步,可享受就近運動之便。有特定設施或場地需求的項目,則首推新店溪旁的陽光運動公園,以及位於安忠路上方高康高爾夫練習場,以及相鄰的巴特水健康生活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