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部以頂、下城為背景的短片,證明老的小的,果然觀點有差

安坑的頂城和下城,位於現今安康路一段南北二側,早在乾隆中葉就有漢人來此耕種。嘉慶六年,安坑圳水利灌溉系統完成,人口移入更多,正式建立庄頭,迄今已逾200年。此地原為傳統閩南漳州人聚落,國民政府遷台,在此設立多個軍事機構,包括情報局的清風園和軍法局的軍人監獄等。

軍方為保密需求,在此畫了「臨時禁建」的紅線,原為反攻大陸前的權宜措施,沒想到一個臨時就超過60年,頂、下城就像被裝進時空膠囊,不像其他地區因都市發展而改變樣貌。軍人監獄附設的刑場,在白色恐怖時期,執行了一些不符公義的槍決。在訊息隱晦的年代,給純樣的農村,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75743

今年由下城社區發展協會主辦的看見暗坑影像紀錄培訓班,以及景文科技大學舉辦一年一度的「心安影展」作品都在近期陸續完成,並於日前的心安影展開幕式首(試)映。很湊巧由在地社區居民和由視覺傳達系學生各自完成的作品,都各有一部以頂、下城的故事為主題。

第一部影片是由新店知名的文史工作者游寶彩自製自拍。游寶彩雖自謙學歷不高,卻是眾所公認的在地達人,除了通曉新店的人事地物,還能即興創作,將風景人情編成一首首可吟可唱的「七句聯」。游寶彩自稱是是磺窟的女兒,頂城的姪孫,灣潭的媳婦,在新店討生活,收藏大量珍貴的舊照片、採訪紀錄等,這是她的首部完整紀錄片作品。

這部影片以她一貫的個人風格拍攝,帶有一些喜感,內容卻相當扎實,尤其透過一幀幀舊照,看見頂、下城的早期農村風貌,更是難得。

第二部影片則是由景文科大視傳系同學配合心安影展攝製的短片,主題是因為軍人監獄與安坑刑場設置,為農村聚落帶來的神秘與肅殺氣氛。影片的後半段有些轉折,場景從傷感的陰雨進入明朗的晴空,象徵隨著時間流轉,年輕一代放眼未來的觀點。

社區居民和學生對在地事務了解的深度不同,觀點也不一樣,結果拍出了二部風格迥異竹短片,雖然都是素人作品,但都拍得很用心,也頗具可看性,特別推薦給各位安坑鄉親。歡迎大家有樣學樣,也用影像來紀錄自己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