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五重溪谷之城與莊

新店多位文史工作者最近在安坑地區的調查紀錄上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十多位志工以四個月時間,蒐集文獻、實地探查並密集採訪上百位地方耆老,終於完成近年來最完整的安坑地區地理及文史紀錄。篇幅200多頁的圖像文字,描述近百年來安坑的發展歷程和地貌變化。想了解自己家鄉的故事,或做更深度的學術研究,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工具書。

新北市文史學會在新北市文化局有限的資源挹注下,憑藉地方人士的熱情,定下了九個難度頗高的採訪計畫,時間緃貫清朝、日治、台灣光復初期以至近期的建設發展,地理範圍則涵蓋新店溪兩岸、較早發展的內、外挖子、十四份,以及內、外五庄各聚落。不論時間跨度或空間距離,都是難得創舉。

相較早期出版品多偏重於文獻考證,本書最精彩之處在於找到近百位地方耆老的現身說法,紀錄他們從孩提到成年,如何在清澈的五重溪撈魚捉蝦、如何和家人下回耕作、挖礦、採石。在時間的長軸裡,五重溪部分成了中安快速道路,主要的灌溉系統永豐圳成了下水道,千傾良田上則變身成人口密集的住宅區。老人家娓娓道來,就像一幅幅鮮明的動畫。

ScanImage002

藉著地方長輩的詳細介紹,一些僅存在公車站牌上的地名,一一成為故事的舞台。位於十四份上的「石頭厝」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這裡曾有一棟石頭堆砌成的房子。不讀這本書還真不知道,原來地名名的由來,不是一間房子,而是這處河灣大小石頭堆積,多家採石場設在這裡,石頭厝不是石頭做的房子,而是「石頭的家」。

位於達觀路上的文山新城向來被當成「大陳義胞村」,經實地考證也才知道是早年的「大陸災胞救濟總會」為安置大陸難民而設置,和長期給人的印眾稍有出入。這些考證結果,對於後續的文史研究,也頗具學術貢獻。

早期安坑聚落分散,內、五庄之下還分許多小地名,各住著三兩戶農家。隨著都市發展,很多地名都消失了,幸虧本書著作群們揮汗實地探訪,一個個小聚落、河道、谷地、台地和寺廟、人家等,終能重新呈現在讀者眼前。

在人力和篇幅的限制下,很多採集來的舊照片被壓縮或割捨。書本中收錄的影像或地圖也不夠百分百反應文字對於地理環境的精彩描述。讀者如果能善用Google地圖等現有工具,或邀集三五同好,帶著書本實地走一遭,得到的體驗想必更鮮活。

本書係文化局補助出版品,印刷數量有限,如須購買,請逕洽新北市文史學會,新北市新店區檳榔路96巷2號2樓,電話:02-29176772。